在水资源越来越缺乏、越来越宝贵的今天,如何科学用水、合理灌溉,更好地采用节水新技术、新设备是农业水利灌溉的重要课题,而健全完善节水农业技术体系,则能够充分利用农用水资源,全面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如果科学合理的运用由水资源、工程、农业、管理等环节的各种节水技术组成的综合技术体系,不但能够迅速提高农用水资源的整体利用率,还能够大幅增加单位面积和总体面积农作物的产量,提升综合效益,全面促进农业经济的持续和稳定发展。
农业水利灌溉存在的六大问题
1、节水灌溉新技术、新设备推广力度欠缺。喷、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只是限于经济作物,需要大范围与大规模的全面推广。
2、灌区和节水灌溉工程机制存有很大弊端。存在着产权关系不明、管理职责不清、政事企不分、监督激励机制缺乏、管理粗放、调度不灵活等诸多问题。
3、农民对节水灌溉认识不够,缺乏积极性。因担心经济利益受损,水资源十分充足地方的农民,对节水灌溉缺乏动力,没有积极性。
4、节水灌溉资金短缺而限制发展。因资金短缺,已建灌溉工程缺少维护资金、严重老化、多年失修,灌溉面积逐年衰减,灌溉效益持续降低,新建节水灌溉工程建设配套资金迟迟无法到位,导致无法达到相应发展规模。
5、节水灌溉缺乏因地制宜的灵活性。某些地方推广先进节水技术过程中无法因地制宜制定科学规划,没有可行性论证,针对性较差,使节水工程无法正常发挥效益。
6、节水灌溉工程设备质量较差。节水灌溉工程设备质量不一,设备标准化、系列化程度差,维修服务不到位。很多工程设备存有严重质量问题,维护维修不及时,导致工程使用寿命短,损坏率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
2 农业发展节水灌溉的四大举措
2.1 以可持续发展高度,制定节水完整体系
目前农业节水方式不能彻底改善缺水状况,为了抗旱保丰收、增加粮食产量,人们既不断在打更多的、更深的井,而又利用节水灌溉省下的水不断扩大灌溉面积,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资源型节水。因此,我们必须要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从更宏观的角度统筹考虑农业节水。农业节水既是一个工程和技术问题,又是一个社会和经济问题。它能够牵扯到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营方式、产业结构调整、种粮效益和农民的切身利益等各个方面。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多个部门密切配合、统筹协作,全面考虑制约农业节水发展的各种因素,因地制宜,制定出一套完整的切实可行的节水农业技术体系。
2.2 全面实施合理规划,实现节水高效推进
灌区的地面水利用包括区内拦蓄与区外引水系统,通过分析可以获得多年的可供水资源过程。灌区地下潜水层可视为一个调节水库,其补给量包括降雨补给,渠道、排水沟渗漏补给,区外地下水侧向补给,区内地下水越层补给以及人工回灌等;其消耗量包括蒸发、出流与开采。两种水源统一调度,可按区域均衡法或地下水非稳定流方法进行均衡分析;在一定的开采布局条件下,以确定合理的开采强度,或在一定开采强度下确定地表水对地下水的补给量及相应的补给区域,或根据补给方式和开采强度确定区域内开采布局。在冲积平原或河流的中下游,地下水位较高,外引水源可靠性低时,当然要发展井灌,以井补渠;若地下水严重超采,就要减少用水或统一控制上游引水,修建当地蓄水工程,利用河流水源引水存蓄或回灌地下水。即使在一个灌区内,地面水、地下水的动态规律也不同,或者上游井渠结合,以渠为主,下游井渠结合,以井为主。
2.3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确立节水的重要性
如今的农业节水工程投资主要靠集体出资、农民筹资、国家补助建设。工程一次性投资较大,国家补助资金很少,大部分资金需要农民自筹解决,但群众还不富裕,不能拿出更多的钱来搞农业节水工程。所以,各级政府要把农业节水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形成一种制度,在政策、资金等方面不断加大扶持力度,最终确立农业节水的重要性,使全社会形成关心水、爱惜水、保护水的风气。
2.4 向中低产田要效益,扩大节水灌溉面积
要选择恰当的节水灌溉技术,因地制宜的制定发展规划,不要头脑一热,盲目引进,搞不适合当地推广的“样板工程”。中低产田改造作为今后农业的主攻方向,要向中低产田要效益,要扩大节水灌溉面积。对盐碱地搞好以水冲盐、以水压碱和土壤改良,研究制定适宜的冲洗定额和节水技术措施。